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神韵武川 > 印象武川 > 旅游动态

201407/0800:00

来源
文体局

A+ A-
保存

端午与避邪

    端午是我国民间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早在春秋时期就已有之。关于端午节的起源,比较流行的有四种说法。一是与华夏民族远古时的龙图腾崇拜有关,龙这种被想象出来的动物,一直被奉为炎黄子孙崇拜敬畏的对象,并自称是龙的传人。南方现存端午节赛龙舟的节俗即源于此。二是纪念屈原,屈原怀抱满腔爱国忠义之情愤投汨罗江,荆楚一带为缅怀这位爱国忠臣,便在端午这天以粽子撒江喂鱼,以护屈原之体,寄托追忆之思。三是纪念介子推,此在三晋之地较普遍。四是五月端午是恶日(阴阳家称不吉之日为恶日),这天为避凶趋吉,人们纷纷饮雄黄酒,插艾草于门,编五色线(青、赤、黄、白、黑)佩带,还要将公鸡、老虎、剪子、五毒(蛤蟆、蜈蚣、蛇、蝎子、蜘蛛)剪成窗花儿贴于门窗上。此俗在北方较为盛行。后山过端午,其俗与第三、四种相差无几。其主要内容有拔艾草、编五色线、剪窗花儿、吃凉糕。
    拔艾草为第一习俗,艾草是一种草本植物。远在春秋时期,端午插艾于门楣的习俗就已有了。艾草因清香芬芳,有驱蚊虫、防五毒之功效。以艾草沐浴,则蚊虫不叮、五毒不侵。拔艾草讲究有三,一是趁太阳未出来,露珠未落时拔艾草,太阳出来后拔的艾草,无论是清香和功效都大打折扣,甚而无效。二是用艾草沐浴或洗脸,取其清香如兰、驱蚊避毒之效。三是用五色线将艾草悬于门楣,以避五毒,逢凶化吉。
    五色线用青、赤、黄、白、黑五种颜色的线编织而成,这与中国古代阴阳五行学说的盛行有关。按其说,五行为金木水火土,按方位西方属金、尚黑,东方属水,尚青;北方属木,尚白,南方属火,尚赤,中央属土,尚黄。阴阳五行相生相克,无所不包,涵盖了天地万物。端午节用五色线来驱邪避毒,不为无因。五色线多为孩童佩带,手腕、脚腕、脖子均须佩带。惟脖子上佩戴的五色线还要缀一用红、绿、黄、黑等布缝制而成的公鸡,内装填艾草和其它香料。此外,五色线还须悬于门楣上方以避邪。
    剪贴窗花儿是端午的第三大习俗,与春节所不同的是,端午节剪贴窗花儿的内容有特殊的规定。公鸡、老虎、剪子、五毒(蛤蟆、蜈蚣、蛇、蝎子、蜘蛛),公鸡、老虎取其镇邪驱毒之意,剪子包含着镇物、剪除的功效。五毒则代表着所有毒物、邪秽全被剪除之意。
    吃凉糕则是后山独有的习俗,这与其他地区吃粽子大相径庭。考查吃凉糕的由来,与北方地区物候和纪念介子推有关。北方无竹叶可包粽子,也就无从谈起包粽子。而吃凉糕则因介子推火焚而逝,为追念其焚火吃冷食有关。
     凉糕一般在端午的前一天就已做好。主料用江米或黄米,辅料则根据家境好坏而有所不同,一般有红枣、花生、青红丝、山楂糕、果脯等。凉糕的做法比较简单,一般是将主料和辅料放入锅内煮熬,惟火候的把握是关键,不能夹生,不能窜烟。煮熟后要摊在案板或盘中晾凉,待第二天端午食用。(周作升)

主办单位:武川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中国·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可镇 电话:0471-8812203 

邮编:011700 蒙ICP备16004354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1250001 蒙公网安备 15012502000102号

党政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