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川县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位于北纬40°47′-41°23′,东经110°31′-111°53′,东与乌兰察布市卓资县毗邻,西与包头市固阳县接壤,南与呼和浩特市回民区、土默特左旗、包头市土默特右旗相连,北与包头市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交界。县人民政府地坐落于可可以力更镇,距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28公里。全境东西长10公里,南北宽60公里,总面积4885平方公里。辖3镇6乡、10个社区、93个村委会、964个自然村。
境内南部为大青山区,北部为平原丘陵区,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是冬春多风沙,少雨雪;夏秋多雷雨。年平均气温4.2℃.最热七月份平均气温20℃,最冷一月份平均气温-14℃。年平均降水量360-366毫米之间,集中在6-8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63%以上,无霜期在90-120天。全年晴天多,光照资源丰富。境内地表水资源匮乏,季节性河流有八条:卯独沁河、抢盘河、榆树店河、克力沟河、塔布河、中后河、巴拉干河、耗赖沟河。境内总长约309公里。流域面积4175平方公里。县境内已发现各类矿产29种,其中,优势矿产有铁矿、黄金、银铅、水泥用大理石、饰面石材、石墨、煤矿等10多种。
武川1912年设县。北魏时,漠南设六镇,武川镇为六镇之一;隋朝置都护、都督等府,均辖于武川;唐代属单于大都督府;辽、金时期属西京路净州,公元1178年,置净州天山县,辖武川;元代属沙井总管府;明代阴山南北废除行政区划,为蒙古土默特部牧地;清初设立蒙旗制后,分属于西土默特部、乌兰察布盟四子王旗、达尔罕旗,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置武川厅;民国元年(1912年)武川改厅设县,民国三年(1914年)属绥远特别行政区归绥道;1929年绥远省成立,武川为二等县;日伪时期隶属于伪巴彦塔拉盟;1938年将式川县一分为四,即归武县、武归县、武川县、武固县;抗战时期,共产党和国民党在本县均存游击县政府,随军转移;1945年抗战胜利后,恢复武川县,隶属绥远省北行政区;1950年成立武川县人民政府,属绥远省萨拉齐专区;1954年改属内蒙古自治区集宁专区;1956年改属平地泉行政区;1958年改属乌兰察布盟;1996年划归呼和浩特市
主办单位:武川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中国·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可镇 电话:0471-8812203
邮编:011700 蒙ICP备16004354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1250001 蒙公网安备 150125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