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通知公告

202401/0919:25

来源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A+ A-
保存

关于武川县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2024年1月9日在武川县第十六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武川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   魏福龙


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的委托,现将全县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提交大会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宝贵意见。

各位代表,即将过去的2023年,全县上下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年初既定的目标任务,统筹“保护、发展、富裕”三篇文章,全力推进“四个产业基地”建设,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扩大内需、优化结构、提振信心、防范化解风险,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一、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全县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完成65.8亿元左右,同比增长10%左右;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预计完成26.5亿元左右,增加值预计同比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40.5亿元左右,同比增长3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完成10.05亿元左右,同比增长1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完成3.12亿元,同比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同比增长7%;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同比增长8%。

回顾2023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高原特色农牧业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协调推进,农村经济稳步发展

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183万亩。其中,粮食作物111.38万亩、油料作物44.8万亩、中药材2.34万亩、蔬菜7.88万亩、其他作物16.6万亩。设施农业方面,全县现有大棚2398棚,按照自治区2023年早春茬设施农业“一主五辅”①种植情况台账,全年完成1037棚、1034亩。

一是“两麦一薯一羊”产业健康发展。1.巩固燕麦产业基础,提升产业链条。以哈乐镇部分山区村和哈拉合少乡庙沟村为重点种植核心区,实施整村推进有机订单种植。依托燕麦首席科学家工作站,筛选出高产优质的品种,培育燕麦自主品种。以内蒙古武川燕麦传统旱作系统为基础,建设绿色有机燕麦产业集群。依托燕谷坊、西贝等公司,大力发展“公司+基地+合作组织+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通过全谷物科技产业园,重点研发精深加工产品,延长产业广度深度。三主粮燕麦产业园项目建设落地,完成燕谷坊公司上市,打造燕麦龙头企业引领,提高产品附加值。2.谋划特色藜麦产业布局,完善产业体系,健全产业链条。以西乌兰不浪镇和上秃亥乡为重点种植核心区,通过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制定藜麦产业补贴,有效扩大种植规模。依托藜麦科技小院,培育藜麦自主品种,完成藜麦产业发展规划编制,打造藜麦种植基地。依托我县藜麦种植优势,以藜麦科技小院为平台,建立品种研发体系。通过中健宝和谷农公司带动,打造集“研-种-收-加-销”的全产业链,规划建设全国藜麦交易中心,有序推进西乌兰不浪镇藜麦酸奶加工项目。3.优化马铃薯产业,健全马铃薯产业标准化链条。依托现有马铃薯种植带、马铃薯首席科学家工作站以及旭丰种薯产业园,打造马铃薯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高淀粉马铃薯种薯繁育体系,打造马铃薯淀粉加工原料核心区和种薯繁育核心区以及马铃薯鲜食薯主产区。依托科研团队,提升规模化马铃薯基地科技含量和数字化程度,完成马铃薯质量认证体系,薯元康马铃薯科技创新产业园开工建设。4.扩大肉羊养殖规模,提升畜牧水平。依托全产业链项目,引导养殖户做好品种改良,加大饲草种植,打造百万肉羊肉牛养殖核心区。依托资源优势和产业定位,打造养殖生产基地、种畜繁育基地、屠宰加工基地产业格局。金草原现代牧业园区、华莱士休闲食品产业园项目有序推进、10万吨冷链物流项目开工建设。5.做强冷凉蔬菜,打造冷凉蔬菜生产基地。以可镇和耗赖山为引领,依托冷凉蔬菜院士专家试验示范站,全力打造冷凉蔬菜供应区。以可镇冷凉蔬菜育苗种植园区为抓手,耗赖山乡冷凉蔬菜加工保鲜等项目完成建设。

二是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科学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2023年实施抚育修复林地8.062万亩,开展草原修复治理0.16万亩,实施重点区域绿化439亩,已开展全民义务植树1.1万株。开展林业有害生物防治5.99万亩,草原有害生物防治14.3万亩。

三是农牧业生产经营主体能力提升。2023年培育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社11家、家庭农牧场10家,国家级示范社3家,其中市级的已完成初审。截至2023年9月底,我县已有167家合作社、农业服务公司和农机大户入围社会化服务当中,完成服务面积24万亩(主要为深耕、播种)马铃薯仓储24万吨。协助“人保”“安华”农业保险公司开展投保工作,完成作物投保138.59万亩,涉及农户37542户次。全年受理补贴机具1554台,总补贴金额930.17万元,有力支持全县农牧业生产。

(二)工业增加值增速有所增长,工业经济提质增效

一是清洁能源输出基地稳步推进。远景、天能重工风电项目实现并网发电,北方联合电力25万千瓦和4万千瓦分散式风电项目有序推进,预计年底并网发电。大豆铺500千伏变电站第三组主变扩建工程建成投用,有效解决了清洁能源电力外送消纳问题。

二是工业增加值增速有所增长。1-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完成24亿元。增加值同比增长13%。2023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户,分别为宇辉新能源、天能重工和燕谷坊。同时,全力抓好安全生产工作,要求企业安全隐患排查逐步走上信息化管理轨道,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大排查、大整治,对全县范围内的企业安全生产情况进行检查,确保问题整改到位。

三是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有序推进。年内2家铁矿选矿厂、8家采矿企业、7家探矿企业实现复工复产,推动一批铁矿、花岗岩矿、铌钽矿等重要矿山企业完善相关手续

四是污染防治总量消减和节能减排工作稳步推进。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水环境治理明显改善,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总量持续下降;完成年度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青川公司、汇能公司升级改造为高钛渣项目。冀东水泥投资300多万元进行节能技术改造,淘汰落后机电设备。提升绿色发展水平,燕谷坊公司2023年被认定为自治区绿色工厂,冀东水泥被认定为自治区绿色设计产品。

(三)第三产业有所发展,主要行业扎实推进

积极发挥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在发展传统服务业的同时,不断加大文旅项目推进力度,第三产业稳步发展。一是文旅体验基地成效初显。淖尔梁、哈达门景区开工建设,淖尔梁高山草原旅游景区完成游客服务中心主体和内部装修,完成停车场硬化,景区内32公里道路路基,600米木栈道及600亩花海种植;哈达门景区沿途护栏、游牧古城外立面和内部装修已完成。北魏博物馆外立面、广场、地下管等工程和博物馆展陈深化设计已完成。大青山红色旅游景区和草原之门文化旅游景区成功创建为国家4A级景区。德胜营机车小镇建成运营,以“露营+”启动乡村振兴新引擎;得胜沟乡黑沙兔村成功列入内蒙古自治区第三批乡村旅游重点村。二是旅游市场加快复苏和发展。成功举办第十一届莜面(燕麦)文化节。截至目前,全县共接待游客46.8万人次,同比增长44 %,旅游业收入8424万元,同比增长22%。三是消费市场表现平稳。全年新增个体工商户798户,企业294家,专业合作社20家,市场活力持续提升。四是金融业形势良好。截至11月底,实现存款余额88.16亿元,同比增长23.92%;贷款余额113.48亿元,同比增长48.85%。国融证券2023年1-11月税收收入3804万元。五是三产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1-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完成9.36亿元,同比增长13.8%左右。预计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约10.05亿元,同比增长约15%左右。限上批发业方面,下半年较上半年商品销售订单量稳中趋升,销售额预计全年可完成1.09亿元左右,同比增长约40.6%。限上住餐业方面,全年初步预计完成约1737.7万元,限上住餐业同比增加约75.6%。限上零售业方面,全年预计完成约2581.8万元。

(四)投资需求增长平稳,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

以“大抓项目、抓大项目”为导向,全年实施5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82个、年度计划投资72.02亿元,大力推进“四个产业基地”以及生态保护、民生保障等项目,切实增强投资拉动效应。一是农业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改善。完成可镇自来水管网改造及信息化管理建设项目、可镇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项目、可镇污水处理厂前端污水(金三角园区)预处理设施项目、湾兔河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万家沟河道治理工程项目、2023年抗旱应急工程、2023年度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小流域)等项目。二是民生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清洁取暖项目完成900户燃煤散烧整治即清洁取暖(煤改电)改造。完成14个老旧小区改造,改造24栋楼,惠及891户居民。完成为民办实事项目祥和小区改造工程。完成5个小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涉及11栋楼、4.86万平方米。可镇北区管网建设项目完成武川县可镇昌兴东西街、文明路、公园路工程,改造雨污合流管网2.4公里。完成对明珠北易涝点实施改造。金三角道路硬化、美化及给排水管道项目完成金三角金山三路、金山街、转盘东混凝土硬化。三是道路交通建设进一步加强。省道311线征拆总征收面积5645亩,已征收5509.21亩,完成97.59%;拨付各乡镇征收(拆)补偿及迁改工程费共计1.68亿元。2023年实施农村公路联网路建设项目3个,较大人口自然村通硬化路项目6个,修复性养护工程项目17个,续建项目1个,共计27个项目。3个联网路建设项目、9个较大人口自然村通硬化路项目现正在办理占用林草地、耕地手续,18个养护项目已完工,涉及里程108.68公里。

(五)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民生保障持续发力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教育、文化、卫生健康、食品药品等各项社会事业齐头共进,社会保障能力和惠民程度进一步提升。一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常态化开展村庄专项清洁行动。全年农村卫生户厕改建任务143座,完成乡镇自验和县级验收。加强资金项目管理。重点支持金草原现代牧业园区、燕麦产业园、德胜营机车部落等项目建设,实施各类项目47个。争取京蒙协作资金4058.6万元,实施12个项目。争取通用集团帮扶资金1450万元,实施13个项目。抓好动态监测。常态化开展动态调整工作。四季度动态调整后,系统在册建档立卡人口6158户11799人,其中:已脱贫享受政策3851户6974人,已脱贫不享受政策2307户4825人。未消除风险监测对象380户695人,其中:边缘户18户39人、脱贫不稳定户4户6人、突发严重困难户358户650人。做好防贫保险理赔。为6436户农户投保家财险,为17233名农村人口投入大病意外保险。两项保险保费合计185.2万元,其中农户自筹49.19万元,政府补贴136.02万元。防返贫收入保险,2022年度理赔完毕,理赔1512户2655人,理赔金188.62万元。理赔金占投保金的104.5%,理赔比例全市最高。加快组团式帮扶。对接市级“组团式”包联帮扶,各乡镇与包联帮扶单位积极对接,研究落实帮扶内容。截止目前,“组团式”帮扶单位积极投身武川县乡村振兴事业,共投入帮扶资金372.84万元。拓展脱贫人口务工就业。2023年全县脱贫人口务工就业任务1750人,已就业1769人。推进京蒙协作。我县代表团和门头沟代表团年内实现互访对接,签订《2023年东西部协作协议》。门头沟区13个镇、街道结对我县9个乡镇。完成全年消费帮扶5000万元。

二是教育事业再上新台阶。建立健全教师长效补充机制。年内补充教师111人。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创建工作有序推进。召开全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专题培训会,特邀国家督学进行专业指导。已完成3所学校运动场地建设、2所学校功能室改造和4所学校幼儿园消防改造工程,4所学校新建综合楼已完工,正审价验收。生均仪器值全部达标。实施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大力发展公办园,保障全县幼儿园学位供给。目前,公办园在园幼儿达到62%。积极扶持民办园提供普惠性服务,全县14所普惠性幼儿园发展势头良好,普惠性覆盖率100%。组织中、高考以及小升初考试。全县449人参加高考,500分以上人数17人;一本上线50人,一本升学率11.13%;二本上线120人,本科升学率43.2%。全县785人参加中考,500分以上33人,高分段人数大幅增加。

三是文化事业成效显著。深入开展送戏下乡、“百团千场”等群众性文化演出宣传活动200余场。弘扬乌兰牧骑精神,结合我县地域特色,打造提升精品文艺作品,新创《党的二十大精神指航向》、《共筑中国梦》、《永远的乌兰牧骑》、《莜麦飘香幸福来》等优秀文艺作品。小品《纪念日》荣获全市民族团结进步文艺作品展演二等奖。复排爬山调抗战历史剧《青山儿女》、提升打磨爬山调现代戏《青山劲松》。

四是医疗卫生工作扎实推进。深化县域综合医改,医共体内部实现了“七统一”②。建立总医院检验、远程会诊2个共享诊疗中心,药械管理、公卫、医教、质控、院感中心5个共享管理中心。构建了以县医院为引领,以哈乐、东土城、西乌兰不浪、大豆铺卫生院4个中心卫生院为支撑,带动其他卫生院的分级诊疗模式。16所卫生院全面推开了基层卫生院门诊统筹报销工作。2023年基层卫生院共计门诊统筹48611人次,总费用823.83万元。振兴中医院(蒙医药)事业。构建基层中医药(蒙医药)服务网络。全县16所基层卫生院全部建成中医馆。推进京蒙协作“专业技术人才进京跟岗培训”项目,进京培训中医专业人才四批8人。

五是食药安全监管事业有序推进。开展武川县创建“自治区食品安全示范县”工作。提升食品规模化产业发展,我县“四白食品加工园区”现有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31户,保障了可镇城区群众豆腐、馒头等食品需要;达利便民市场,现有27家摊贩及太宏超市入驻,并为“四白”食品小作坊安排了专柜经营。落实行政审批集约化改革,将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营业执照》行政审批项目,以及《食品经营许可证》、《食品生产许可证》行政审批职能转入县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局。年内共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证》334户、《食品生产许可证》14户。加强日常监管工作力度,落实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要求,提高食品生产、销售、餐饮和药品经营使用环节的监管水平,有效保证我县人民群众的饮食用药安全。

六是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202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7%,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8%,前三季度,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4:1。

七是就业形势不断改善。全县城镇新增就业1039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470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1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1580人。

八是城乡低收入群体保障水平逐步提高。全县共核定农村低保对象16412户26197人,发放低保金11508.72万元;城镇低保对象397户543人,发放低保金377.94万元;农村特困供养对象1313户(人),发放供养金1204.67万元;城镇特困供养对象38户(人),发放供养金51.56万元;核定高龄津贴4288人,发放高龄津贴480.42万元。

九是民生福祉持续增进。截至11月底,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0.3万人,待遇发放8621.1万元。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6324人(包含灵活就业人员),征缴养老保险7831.4万元,退休人员及企业遗属领取待遇5865人,发放1.87亿元;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核定3916人,征缴养老保险6611万元,发放养老金及统筹项目内退休费2.06亿元。截至11月底,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1.7万人,征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费2594.04万元、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收入3678.83万元,支出3511.18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6.34万人。失业保险核定7592人,征缴失业保险费450.23万元;为490名失业人员发放失业保险金532.78万元,为16户创业人员和1户小微企业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58万元。

各位代表,2023年,县委、县政府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聚焦办好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踔厉奋发,勇毅前行,重点项目建设步伐加快,招商引资提质增效,营商环境明显优化,生态安全屏障、粮食安全、能源和战略资源安全得到有效保障,能耗双控工作持续深化,但也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今年春夏,降雨量与往年同期相比较多,雨量充沛,对农作物生长极为有利,预计今年的农业产值会有所增加,但也体现出农田水利抗旱设施不完善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的问题。二是产业结构不优、规模不大,具备带动能力的大项目、好项目还不够多,要素保障有待提升。三是文旅融合发展水平有待提高。我县具有发展休闲旅游与红色旅游的区位和资源优势,但围绕资源优势而开发的项目较少,文化旅游产业依然是短板弱项。四是民生领域供给不足、质量不优。呼和浩特市城区“虹吸效应”明显,我县在招引高层次人才方面面临巨大竞争压力。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已初步形成,但养老床位供给不足仍然存在。学前教育与托育服务未能达到更好的结合;初高中优质师资、学科领军人物及特定学科教师紧缺,直接制约着各学段教育质量提升。医疗资源分布存在不均衡的情形,医疗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内连外通交通体系仍需完善,交通养护管理服务水平还需提升。城乡供水、供热保障能力仍有欠缺,市政道路、公园广场亟需升级改造。

针对以上困难和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分阶段、分步骤采取措施有效应对、逐步解决,努力把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二、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做好全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意义重大。按照县政府在本次会议提出的发展思路、总体部署、工作重点,全县上下将努力完成以下主要预期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增长9%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预计增速18%左右,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增长2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增长10%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增长12%左右。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分别增长7%和9%左右。“能耗双控”各项指标完成市下达目标任务。

围绕上述目标,建议重点抓好以下方面工作:

(一)突出政策落实,加快经济结构优化调整

一是全力以赴扩大有效投资。始终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稳增长、补短板、延链条的有效途径,县直部门全面实现“3个3”③重要目标,全年实施重点项目101个,力争年内完成投资85亿元左右。二是围绕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社会事业、生态保护和民生工程等领域,加强项目储备和申报工作,争取更多中央和自治区预算内投资。三是围绕我县高原特色农牧业基地、文化旅游体验基地、清洁能源输出基地、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基地“四个产业基地”开展招商引资。四是以转型升级为目标,向传统产业“挖潜开荒”,推动高端化、低碳化改造,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打造高原特色生态农牧业,提升农业综合生产水平

一是倾力打造“两麦一薯一羊”高原特色优势产业。重点推进2024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燕麦产业数字化总部基地、哈乐镇农产品产业园项目、2024年自治区现代农牧业产业园项目、2024年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马铃薯)集群项目等项目。二是全面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农作物总播面积稳定在180万亩左右,其中粮食作物110万亩,油料作物40万亩,饲草30万亩,粮油产量正常年景达到25万吨;年内肉羊饲养量保持120万只左右,出栏75万只左右,年末大小畜良改比重达到93%以上;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2%以上。

(三)强化优势主导产业,促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一是持续做强清洁能源产业基地。做大以风力、光伏、储能为重点的新能源产业,积极争取上级支持,推动实施储能、清洁能源取暖项目;推动实施远景38万千瓦清洁能源取暖、高登赛(国润)30万千瓦风光电、双杰电气20万千瓦风电等项目。加快电网基础设施建设,开工建设武川至鸿盛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和呼风武川北部、西部2座500千伏输变电工程,扎实做好武川县第四台主变扩建工程前期工作。积极推动实施绿电就地消纳工程。二是抓好政策落实,助推企业发展。以26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为重点,切实协调解决企业运行中出现的问题,最大限度稳产增产。着力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以服务企业为宗旨,推动企业上规升级,开展“小升规”培育行动。推进工业节能降碳、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引导企业开发绿色产品、培育绿色工厂、打造绿色供应链。兑现冀东水泥、燕谷坊等企业专项资金,帮助武川县高原特色农畜产品加工区申报市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申请恢复设立武川县经济开发区。运用好“助保贷”解决企业所需流动资金。抓好工业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三是大力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发展绿色建材产业。统筹生态保护与安全生产,积极引进实力雄厚的企业,推动矿产资源有序开发利用。推动川磊、宏磊花岗岩矿投入生产,加快盘活现有矿业权,推动后卜子铁矿、赵井沟铌钽矿、硅石矿等项目开工建设。绿色建材产业布局中下游产业项目,建设上石原石材循环经济产业园,打造绿色工业集聚区。

(四)发挥投资消费拉动作用,增强经济发展活力

一是全力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做实项目前期工作、强化要素保障,力争5月底各类手续全部办结,开春即开工。二是努力化解项目建设的制约因素。积极争取建设用地指标,盘活存量,努力解决用地难问题。三是落实促进投资发展的相关措施。加大融资力度,加大对重大项目和重点项目的贷款支持力度,引导社会资本投向重点领域、重点项目。四是突出发展特色旅游。抓好第十二届莜面(燕麦)文化节、农民丰收节等节庆筹办工作;申报坝顶北魏祭祀建筑、土城梁北魏阿计头殿行宫为自治区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推动坝顶祭祀遗址公园和长城遗址公园的建设。重点抓好“莜面饮食制作技艺”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工作。加快建设博物馆项目,2024年5月中旬正式对外开放。以博物馆为中心,打造武川北魏历史文化生态园旅游新地标。完成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旧址展馆重新布展,创建新型红色研学主题产品及研学路线等。全力推进哈达门和淖尔梁景区配套设施建设,争创国家3A级景区。巩固提升草原之门文化旅游景区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五是拉动城乡居民消费。加快完善购物、餐饮、休闲等硬件设施,完善乡镇农村电商综合服务站功能,畅通商品流通体系,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五)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是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清洁取暖项目、南北园区雨污管网及道路改造工程、城区排水防涝项目、可镇城区(东西梁片区)供水管网改造建设项目。二是加强道路交通建设。2024年拟实施农村公路续建项目9个,新建项目2个,提质改造项目2个,养护项目12个,共计25个项目,涉及里程278.06公里,计划总投资2.24亿元。三是加强生态建设和保护力度。实施呼和浩特市北部大青山森林防火应急道路建设项目、退化草原生态修复项目15万亩。实施造林补贴森林质量精准提升项目平茬复壮作业面积5000亩。实施低质低效林改造乔木林改造2万亩,灌木林改造1万亩,森林植被恢复人工造林1500亩。“三北”工程基础设施建设暖棚87.58万平方米,储草棚67.03万立方米,青储窖69.8万立方米。乡村绿化项目387亩。四是加强电网建设。实施呼和浩特市武川县2024年农村电网巩固提升10千伏及以下工程、东梁110千伏输变电工程。

(六)关注民生改善,持续提高民生质量

一是深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通过强化责任机制、监测机制、帮扶机制、督查机制,守好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强化农民增收举措,各乡镇全面推进“7个1”④重点工作,通过抓龙头带动、抓产业布局、抓科技支撑、抓品牌打造促进乡村产业振兴;通过组织保障、资金保障、设施完善、考核奖惩、习惯养成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提升乡村治理效能。重点做好人居环境整治和移风易俗工作,完善好相关机制,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常态化保持。倡导移风易俗,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结合开展“北疆文化”品牌⑤建设工作,通过乡村文化振兴来丰富群众精神生活、提升群众素质、助力乡村振兴。

二是稳步提升教育质量。推进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实施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争取启迪幼儿园2024年3月投入使用并开始招生。县第二幼儿园项目争取如期完工并投入使用。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85%,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100%。按照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评估验收要求,深入研究评估体系中校园文化建设、标准化学校建设及软件提示等相关指标,加快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完成9所学校功能室音频系统改造验收。完成第二小学和第三中学功能室改造项目。确保武川县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达标验收。普通高中突出特色多样。第一中学积极融入全市县中提升计划,坚持课程改革与高考综合改革协调推进。力争一二本升学率达到70%以上。完善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将职教中心西校区打造为实训基地,适度配备老年教育社区教学点的基础设施与设备。三是不断发展卫健事业。完善县域医疗卫生机构管理运行机制,推动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加强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到2024年乡镇卫生院60%达到基本标准,20%达到自治区推荐标准;建设西乌兰不浪镇中心卫生院,挂牌西乌兰不浪镇医养结合服务中心,打造县域片区医疗救治次中心;预计2024年10月底内科大楼、传染病综合楼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四是协调编制部门,争取更多的编制用于引进急需人才;持续促进稳定就业,做好兜底就业援助,扩大公益性岗位的安置工作;通过组织专场招聘会、就业服务信息平台推送就业岗位信息、落实就业补贴政策等方式,促进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转移就业,2024年预计新增就业800人以上,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200人以上,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40人以上。加大社会保险征缴力度,确保完成基金征缴和扩面。完成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信息化管理,健全信息系统建设,推行资格认证APP;完善社会保险基金管理规章制度,规范基金管理,强化内控制度,确保基金安全不出问题。落实养老保险补贴缴费政策,落实政策的兜底保障作用。突出做好根治农民工工资欠薪问题,加大对严重违反劳动法律法规、恶意拖欠农民工工资企业和欠薪逃逸者的打击力度,全力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五是推进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统筹做好森林防灭火、防汛抗旱、道路交通等各项安全工作,加强应急处突救援能力建设,有效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继续加强对涉农、涉牧、教育、医疗等涉及民生方面的价格专项检查,严厉打击各种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违法行为,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全力做好信访维稳工作。

(七)统筹推进改革进程,推动县域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深化各领域改革。认真落实深化改革政策措施,继续坚持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衔接,主动做好承接,确保上级部署的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领域改革稳步开展,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内生动力。二是全面推进法治武川建设。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深入推进“八五”普法,推进依法治县工作水平再上新台阶。树牢依法行政意识,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积极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扎实推进平安武川建设。发挥好“12345”接诉即办等平台作用,有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三是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及时通报重要情况和重点工作,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虚心接受社会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

各位代表,做好2024年全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在新的一年里,让我们在县委的统一部署和县人大、政协的监督指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按照自治区党委、市委的部署要求,围绕县委十五届八次全会暨全县经济工作会议思路,依据“十四五”规划描绘的发展蓝图,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项工作的主线,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扎实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武川新篇章!


名词解释

“一主五辅”,蔬菜、瓜果、花卉、苗木、中药材、食用菌。

②医共体内部实现了“七统一”,即医共体内部实现了行政、人员、业务、资产、绩效、药械、信息“七统一”。

③“3个3”,即资金争取总量要在去年的基础上提高30%,项目数增长30%,年底考核综合排名进入全市前3名。

④“7个1”,即确定1个村开展“空心村”整治,引进1家劳动密集型企业,打造1个庭院经济示范村、1个文化旅游示范村、1个集中舍饲圈养示范村、1个种植业或养殖业示范村、1个养老服务示范村。

⑤“北疆文化”品牌,即着眼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充分挖掘和生动展现内蒙古大地上的厚重历史文化和丰富人文资源,融红色文化和草原文化、农耕文化、黄河文化、长城文化等于一体,打造以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守望相助、共同弘扬蒙古马精神和“三北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基本内容的“北疆文化”品牌。




主办单位:武川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中国·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可镇 电话:0471-8812203 

邮编:011700 蒙ICP备16004354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1250001 蒙公网安备 15012502000102号

技术支持:内蒙古凌动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党政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