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平台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部门文件
索 引 号 11150125011700328R1115012WLT/2025-00005 主题分类 文化;旅游;体育
发布机构 文化旅游体育局 文  号
成文日期 2025-03-03 公文时效
索 引 号 11150125011700328R1115012WLT/2025-00005
主题分类 文化;旅游;体育
发布机构 文化旅游体育局
文  号
成文日期 2025-03-03
公文时效

武川县文化旅游体育局2025年工作安排

发布日期:2025-03-03 10:39
A+ A-

一、文化方面

1、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继续完善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和乡镇、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和服务标准规范,坚持做好阵地免费开放服务工作。二是引导文化资源、文化服务向农村倾斜开展舞蹈、声乐、戏剧、美术、书法、摄影等多样化、高品质的公共文化艺术培训及展览。

2、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立足新时代新征程,推陈出新,结合中央、自治区、市、县当前开展的重点工作,加快大型剧目复排工作,2025年打磨提升精品爬山调现代戏《青山劲松》,推动编创具有正能量、有感染力能温润心灵、启迪心智的符合时代要求和人民需要的文艺精品。

3、持续推进文化惠民工程。进一步推动基层文化,让文化更好的服务人民,加强对基层群众文化的辅导,培养更多的群众文化人才,让更多人民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文化的魅力。持续将非物质文化下沉基层,让非物质文化更好的走进人民群众身边,继续做好非遗进校园、非遗进军营、非遗进景区的工作,让人民在演出中感受非物质文化的魅力。

4、打造重点品牌节庆活动。围绕春节、元宵节、“博物馆日”“旅游日”、“自然非遗日”等重要节庆日,举办新颖大型群众文化活动,做好活动排期,并在活动宣传上形成合力。继续举办好燕麦文化节、农民丰收节,谋划开展马铃薯文化节。积极参加区、市举办等各类文化艺术节日活动,宣传武川文化形象。

二、旅游方面

1、编制旅游总体规划,谋划文旅高质量发展蓝图。组织专家和相关部门进行研讨和实地调研,对武川县旅游资源、旅游项目、旅游产业等进行系统梳理和规划,确定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

2、抢抓规划建设进度,推进重点文旅项目建成投入运营。一是完善提升红旅景区、哈达门景区、淖尔梁景区和武川博物馆。推动建设红旅景区18套民宿、宝坤楼、实景演艺互动剧、漂流等项目,完善哈达门景区登山步道、厕所、停车场、路灯、大巴、共享单车等配套设施服务建设,推动淖尔梁景区建设运营和生态修复,年内哈达门景区和淖尔梁景区创建3A景区,完善武川博物馆停车场、厕所、标识标牌、汽车充电桩等基础配套设施。二是规划建设南山片区、精肯塔拉草原景区、春坤山景区和井尔梁。推进南山片区基础设施、南山碑林、孝文帝雕塑、祭天台广场、北魏六镇景观亭等近期项目内容建设,加快推进精肯塔拉草原、春坤山、井尔梁落地建设。

3、做好旅游活动宣传推广,构建县域“文旅+”融合发展模式。完善“武川望夏”沉浸式实景剧等演艺活动,优化剧本编排,拓展旅行社合作渠道。积极配合自治区打造“歌游内蒙古”区域文化旅游品牌,推进“歌游+”演出旅游融合模式,推出旅游景区四季活动,拉动文旅市场消费。

4、完善智慧旅游服务,增加数字化应用场景。打造武川县智慧文旅平台,尽快完善“云游武川”小程序相关内容,为游客提供信息综合集成的一站式服务。

5、改造提升乡村旅游,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围绕首府打造南北风景廊道设计规划,优化提升沿线村庄建设,开发“露营+”融合业态,打造哈乐镇全域自驾游营地,发展福如东、广益太、广胜兴等美丽乡村游。

6、丰富完善旅游六要素,提升游客体验感。优化住宿餐饮基础设施条件,加强从业人员培训,打造两条旅游美食街巷,推出具有武川特色文化内涵的文创产品,增强文化发展活力。

三、体育方面

1、扎实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摸索创新全民健身工作方式,通过公众号、APP等新媒介,开展线上全民健身活动,打通全民健身运动线上交流、培训和评比,同时线下积极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各类体育赛事活动,如职工篮球赛、羽毛球赛、健身操舞比赛、东河体育公园健步行活动、民族民间健身项目展示等,将全民健身工作继续深入开展。

2、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方便居民休闲健身。修缮体育场馆健身器材,提高现有场馆设施的利用率、促进全民健身事业协调发展。

3、继续做好“全民健身综合体”项目工作,争取上级投入,夯实全民健身基础。继续做好农村、社区、乡镇文化站的体育设施设备安装工作,进一步提升全民健身工作硬件水平,扩大体育健身器材覆盖率。

4、大力发展健身项目,方便各层次群众锻炼。支持发展健身操舞、自行车、太极拳等群众喜闻乐见和发展空间大的项目。鼓励开发适合老年人特点的体育休闲运动项目。积极支持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实行工间操、健身气功等日常健身活动,倡导每天健身一小时。 

四、历史文化保护方面

继续深入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积极争取自治区文物保护资金110万元,实施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旧址安全防护工程,加大文物安全的排查、巡查、宣传工作。利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大力宣传文物安全工作。申报坝顶遗址、李齐沟、“郝区政府”遗址的修缮工程,对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展馆外立面进行设计维修,开展长城普查工作。

博物馆建设:一是加强人才培养,重视人才培养机制,吸收更多专业人才,开展文物保护、“人人都是讲解员”等培训活动,实现博物馆工作人员在能力上全面过关。二是充分发挥博物馆陈列展览、学术研究、等职能作用,抓住国际博物馆日、中国旅游日等重点节日,开展志愿服务、宣传教育活动;以“行走的博物馆”系列活动为载体,深入学校,为青少年打造一片宽广、多元的传统文化学习天地。三是对服务外包企业的服务质量进行监管,针对服务保障、公共设施设备维护、人员管理等方面开展日常绩效评价和定期考核。四是加强学术交流。通过举办论坛、专题研讨会等形式邀请专家、学者做好学术交流工作。五是以满足公众发展需求为导向,挖掘产品知识内涵,开发设计文创产品,设立游客盖章点,成为新的文旅打卡地。六是加强馆际交流与合作,推动馆际资源共享,联合举办展览,互借藏品展出。加强文博单位之间学习交流和优势互补,进一步提升博物馆服务水平,推动文博事业高质量发展。

五、文旅市场执法监管方面

1、加强文化市场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按照文化市场综合执法“五统一”的要求,推进执法队伍的正规化建设,包括统一执法证件、标识、车辆、工作着装和文书。同时,全面应用文化市场执法办公办案系统,重点抓好执法案件的录入和信息报送,推动综合执法工作的信息化、规范化。

2、深入开展文化市场整治行动。针对暑期文化市场的特点,计划在2025年开展全面的文化市场整治行动,重点关注网络文化、印刷发行、娱乐、营业性演出市场和非学科类培训机构,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经营行为,消除文化市场安全隐患,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对全县境内各级文物保护单位进行最少1次全覆盖排查,发现违法违规问题一律及时查处。

3、服务文化市场发展。将促进文化市场发展作为综合执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树立服务发展的理念,进一步营造有利于文化市场发展的服务环境,加强对文化市场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与培训,提高经营者的法律意识,确保文化市场的规范经营。推动文化市场的健康、快速发展。


文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