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0001115012JY/2020-00495 | 主题分类 | 教育;文化 |
发布机构 | 教育局 | 文 号 | |
成文日期 | 2015-06-18 | 公文时效 |
索 引 号 | 0001115012JY/2020-00495 |
主题分类 | 教育;文化 |
发布机构 | 教育局 |
文 号 | |
成文日期 | 2015-06-18 |
公文时效 |
内 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第83页
教师:武川县第二小学 薛鑫华
《周长的认识》
武川县第二小学 薛鑫华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P83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比较等活动感知周长,能正确指出物体表面或简单图形的一周。
2.在围一围、量一量、算一算活动中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概念,了解一定的测量方法,渗透化曲为直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能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一、情境感知,初步建立周长概念表象
1.从“一圈”抽象到“一周”
师:认识这个朋友吗?
生:懒羊羊
师:懒羊羊太喜欢各种美食了,天天在吃,村长为了他的健康,为他制定了减肥计划。要求他每天绕操场跑一圈。老师把他跑的过程记录了一下,我们去看看他是怎么跑的。(课件动态演1)
师:他跑对了吗?
生:不对,他跑到里面去了。
师:应该沿着操场的哪里跑?
生:应该沿着最外面的黑线跑。
师:这条黑黑的线也就是操场的边线。
师:如果你是村长,会对懒羊羊说些什么?
生:懒羊羊,不能再偷懒了,要沿着操场的边线跑。
课件动态演示图2
师:说的真好!第二天,懒羊羊又开始出发了。
师:这回跑完一圈了吗?
生:没有,还没有跑到。
师:你来指指应该跑到哪里?
学生边在图上指认位置边口述:这点是懒羊羊的起点,沿着边线跑,最后要回到起点,这才是操场的一圈。
师:第三天让我们陪着懒羊羊一起跑,好吗?拿出小手,一起出发、一起喊停,预备出发!
学生结合课件演示手势比划,齐声喊“停!”。
教师指出,围着操场跑一圈也可以说成围着操场跑一周。板书:一周
师:你觉得操场的一周是怎样的呢?
生1:(图3)不是的,应该是外面的边线,里面的线不算。
生2:(图4)不是的,虽然是边线但没有回到起点。
师:那该如何调整?
生:线再画长,连起来!
课件呈现正例,学生手势比划。
2.累加长度,明晰操场的周长
师:这个操场的一周到底有多长呢?为此村长进行了测量,我们一起去看看。
课件依次呈现数据:长200米,宽100米
生:400米。
师:你是怎么算的?
生:可以这样算:200+100+200+100=400
师:400米表示哪里的长度?
生:操场一周的长度。
师:对,400米是操场一周的长度,也可以说操场的周长是400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周长。
二、辨析比较,整体理解周长本质
1.辨析一周,物化为形
呈现实物
师:现在老师带来了三角板和圆形钟表,想一想它们的表面有没有一周?
生:有。
师:请小朋友们打开练习纸,用水彩笔把一周画出来。
学生描画一周后,呈现中间线涂色作品,予以辨析。
生1:不对,这条线是在中间的,不属于它的一周。
生2:一周是最外面的边线,这条不算。
师:想象一下,这个圆形钟表只留下一周的边线会是什么图形?
生:圆形。
教师演示,从交通标志实物中剥离出一条圆形的边线(保持圆形形状)。
师:想象一下,这个三角板只留下一周的边线会是什么图形?
生:三角形
教师演示,从三角板实物中剥离出三角形的边线(保持三角形形状)。
2.操作演示,体会“长”的本质
师:要想知道三角形的周长是多少,怎么办?
生:可以用尺测量。
教师随机板书测量三边长度:5厘米、9厘米、5厘米。
师:三角形周长到底是5厘米,还是9厘米,还是——?
生:应该把3条都加起来。
教师操作演示,剥离出三角形的每一条边,三条边拼拢成一条线段。
生:现在可以算一算了,5+9+5=19厘米。
师:19厘米指的是什么呢?
生1: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和。
生2:三角形一周的长度。
师:也可以说三角形的周长是19厘米。
师:下面我来测量圆形的周长。我用直尺这样量——?(教师动作比划)
生:不行,圆形的线是弯的,尺子是直的!
师:那怎么办?
生1:半圆角尺量。
师:你们觉得怎样?
生2:那是量角器,量角度用的,不能测量长度。
师:是的,你的数学知识真丰富。
生3:用软尺绕着量。
师:好办法,可软尺我没带,我只带了一条线。
生4:可以用线绕一下,再用尺子量就可以了。
教师演示,把线绕圆一周然后缓慢打开,拉成一条线段。
师:用毛线绕可以把曲的边线变成直的线段,真是个好办法。
组织学生测量这条线段,测得长度为63厘米。
师: 这63厘米表示的是——
生1:圆形的周长。
生2:圆一周的长度。
3.质疑辨析、概括概念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先研究了一周,这是操场、三角板表面、钟表表面的一周,接着通过量一量、算一算得到了操场一周的长度是(400米)、三角形一周长度是19厘米、圆形一周长度是63厘米,每个图形的一周都有自己固定的长度,我们把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它的周长。板书;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它的周长
课件依次呈现矩形、三角形、圆形、角等图形,组织辨析。
师:这些图形都有周长吗?
生:角没有。
师:它跟上面的图形区别在哪里?
生:没连起来,有缺口。
师:这种没连起来,有缺口的图形我们叫做不封闭图形,那上面这些图形叫——
生:封闭图形。
师:如果这里加一条曲线,现在有周长了吗?
生:有。
板书完善概念,学生齐读: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三 训练强化
1.生活举例,辨析解释
师:找一找我们周围哪些物体表面也有周长?
生1:黑板。
生2:课桌的面。
师:我们一起看看,黑板、课桌表面其实是什么图形?
生:都是长方形。
师:是呀,因为它们是长方形,所以它们有周长。
有周长我们就可以算出他们的周长是多少,现在打开数学书83页,看做一做里面的这些图形你能得出他们的周长吗?选择一个图形出他的计算周长。
2.增加干扰,强化一周
师:同学们量的仔细,算的认真,做的真棒!老师这里也有一个图形(媒体呈现长方形,给出长2米的数据,组织学生选择合适的周长数据。)你们觉得哪个是他的周长。
a. 2米 b . 4米 c.6米
师:只有一个数据,能选出周长吗?
生:可以,第一个肯定不对,2米只是1条长边的长度,4米是2条长边的长度,而周长应该是4条边长度的和,肯定大于4厘米。
师:讲的真好?周长真的是6米,那么这条宽的长度肯定是——
生:1米。可以这样算2+ 2 +1+1=6米,宽就是1米。
师:是的。小朋友注意看图形开始变了(媒体演示长方形中间增加一条线),长方形的周长变了吗,同桌互相交流一下。
生1:变了,中间一条长1米,周长是6 1=7米。
生2:没变,周长是一周的长度,中间这条线不属于一周,不能加。
师:是吗,请同学们用手描描一周,想想周长变了吗?
学生手势比划,齐答:不变。
师:如果里面再增加一些线,周长会变吗?
生:不会,因为里面的线跟周长没有关系。
3.拼组图形,弱化“面”的干扰
师:这里有一个正方形,一条边长度是1厘米,那么周长是——
生:4厘米,4个1厘米就是4厘米。
师:是的,如果再出现一个同样的正方形,把它们拼成长方形,周长会是多少?
生:8厘米,2个4厘米就是8厘米。
师:真的吗?不着急,同学们自己在练习上描一描、算一算。
生汇报:周长不是8厘米,应该是6厘米。算式2+ 2 +1+ 1=6厘米。
师:刚才都认为是8厘米,现在都确定是6厘米?那2厘米到哪里去了呢?
生:2条边到里面去了,那就不用算了!
师:哦,图形一拼,周长并不是简单的加一加。一起看,(媒体动态演示图3与图4拼的过程)想一想它们的周长相比会是怎样的结果?
(1)图形 3长 (2)图形4 长 (3) 一样长
生1:图形3周长长。
生2:不对,应该是一样长。(生到台前展示)图形3周长是2+ 2 +2+ 2=8厘米,图形4周长是2+ 2 +1 +1 +1 +1=8厘米,所以一样长。
师:生1,你同意他的观点吗?
生1:同意。
师:刚才为什么这么做出判断呢?
生1:这是4个拼成的,这才3个拼的,我就认为图形3的周长长了。
师:看来,周长我们要关注的是它的一周边线,不要被它里面的线、它拼的个数干扰。
4.对比图形,强化迁移
出示图例,看看谁的周长大?
明确迁移思想
四 课堂总结
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周长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