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平台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重点领域信息 > 义务教育 > 义务教育
索 引 号 0001115012JY/2020-00248 主题分类
发布机构 教育局 文  号
成文日期 2018-06-05 公文时效
索 引 号 0001115012JY/2020-00248
主题分类
发布机构 教育局
文  号
成文日期 2018-06-05
公文时效

武川县第一小学德育工作经验总结

发布日期:2018-06-12 09:05
A+ A-

      一年来,我校在武川县教科局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的办学方向,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引领学校德育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创新德育工作方式,以人文精神培养为重点,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让学生在人文化的教育环境中陶冶高尚的情操,逐步提高人文素养和道德修养,促进了学生和谐发展。现将我校德育工作的一些做法总结如下:   

一、以德育活动为主体,注重体验感悟  

教会学生做人”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德育实践为主体,将德育工作寓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让学生在活动和实践中体验感悟,从而提高道德素质和人文素养。在德育的实践与探索中,我校逐步形成了六大系列教育活动: 一是节日、纪念日主题教育。清明节、“五一”劳动节、“六一”儿童节、端午节、教师节、国庆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节日,组织相关的文化教育活动,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节日的意义,同时进行相关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并通过手抄报、征文等形式把活动感受记录下来。二是礼仪常规教育活动。从认知和行为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文明意识。在全校开展了“争创文明校园、文明班级,争做文明学生和合格小公民”的教育活动,从学习和生活的细节做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三是体育艺术教育活动。我们开设了包括绘画、手工制作、书法、葫芦丝、合唱、舞蹈、象棋、足球、朗诵在内的特色课程,一方面丰富校园生活,培养学生能力,另一方面发展学生个性,陶冶学生情操。四是德育特色教育活动——国学经典诵读。作为校园文化特色之一的国学经典诵读,我们已经开展了近两年的时间,以小学生必背古诗文为主,除了背诵之外,结合特色课制作手抄报,给古诗文配画,古诗文改写为故事,组织诗歌朗诵会……力求做到形式灵活多样,让孩子们喜欢读,愿意动手写、画。高年级还组织古诗文赏析,让孩子们进行阅读交流,在背诵的基础上,进一步领悟古典文化的内涵。为了配合诵读活动,我们精心布置校园的环境,让校园每一片风景,每一个角落,都点缀着人文景观,弥漫着浓郁的书香,使学生走进校园到处都可以感受到由书香形成的文化浸润和精神陶冶。五是社会实践教育活动。如让学生走出校园,既有效填补了“双休日”教育的空白,又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成长。六是主题教育。新生进校以后,我们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活动,帮助学生确立规范意识,增强纪律观念,磨练坚韧意志,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组织开展“爱心助残”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关爱他人的意义。为了更好地发挥每周升旗仪式的教育作用,旗手由各班品学兼优的学生担任,并作国旗下讲话,这样的升旗仪式更贴近学生实际,使学生在受到最直观的教育的同时激发起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增强了班级凝聚力。   

二、以学科教学为主阵地,重视课堂渗透  

在学科教学方面,努力挖掘德育资源。学科教学中蕴藏着丰富的德育资源。我们将德育资源的挖掘和体现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在人文学科教学中,把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教育放在首要地位,同时有意识地发掘家乡悠久的人文传统和丰厚的文化积淀,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学校的美好情感,从而更深刻地了解人生、认识社会、感受现实,增长生存、发展和成功的生命智慧。在自然科学学科教学中,教师在传授科学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根据学生特点,发挥学科优势,让学生在探索中获得真知,在实践中品味成功,在思索中激活思维,注重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良好习惯,端正学习态度,指导学习方法,为他们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使学生在提高科学素养的同时获得人文素养、道德素养的提升。   

在课程设置方面,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最大限度地发挥课程的德育功能,我校加强了德育课程建设,使原先单一的德育课堂向多元化发展。一是充分发挥传统周会课的作用,要求班主任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选择有针对性的活动主题,做到“每周一主题”,且形式多样,一课一主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心理需求,通过充满知识性、教育性、趣味性的活动,叩击学生心灵,激励其奋发向上。二是开设了人文阅读鉴赏课,引领学生博览中外名著,品评文学佳作,感悟多彩人生,提高人文修养。三是开发特色课程,在丰富的文体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和坚韧的意志。让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接受道德教育。   

在教学评价方面,努力体现人文精神。课堂评价具有导向激励制约功能,我们制定了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评课标准。将人文教育内容加入评课标准,从教学目标、内容、过程等方面,按照“有机渗透”的原则科学地进行评价。我校还把教学民主、教学细节等内容作为重要的评课内容,主要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细节的处理,是否尊重爱护学生,是否符合课改要求。通过课堂评价的导向最大限度地凸显课堂教学的人文教育功能,在科学、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以班集体教育为主渠道,注重自我完善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们打造出一支素高素质的班主任队伍,在班级管理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是民主管理——唤起学生自尊。 在德育过程中,我校一贯倡导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和班级管理特色的形成,充分发扬教育民主,创设宽松、和谐、开放的教育环境,使德育过程成为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主动、积极参与的过程,成为师生间双向交流的过程。鼓励班主任根据班级具体情况,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进行高效能的班级管理。做到班级中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常规管理放手由学生组织实施,让学生在自我管理中培养做人的尊严感、道德感、责任感。   

二是自定班风——激发学生自悟。各班班风的制定注重过程的教育作用,放手让学生讨论酝酿,在此基础上确定富有班级个性的班风,不少班级还制定了班规班约。这种由学生心底流淌出来的班级精神,最能叩击学生心灵,其效果远远超过了空洞的说教。班级的主题班会也从学生中征集主题,由学生自行策划主持,取得了明显的教育效果。                                   

三是定期总结——促使学生自省。班主任要求每个孩子每天都要对自己的表现进行总结,每周一小结,一学期组织两次班内大的总结,每学年的总结放在“六一”儿童节,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及各方面的小标兵时,采取学生自评、同学互评、老师评价三结合的方式,在公正、公开的评价过程中,让学生对自己的思想、行为进行自省与总结,从而受到最真切、最持久的教育——这也是学生及家长最为看重的评价。   


武川县第一小学

20186


文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