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川县作为革命老区和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近年来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决守住生态、发展、民生三条底线,大力实施“融城”、“收缩转移”和“差异化特色化”三大战略,坚持“服务式、保障式、错位式、补缺式”四种模式,立足“幸福武川、生态武川、美丽武川”发展定位,以扎实的工作实绩向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献礼,向自治区成立70周年献礼!
“四条产业链”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武川县现代农牧业“四条产业链”建设稳步实施,有力地推进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步伐。目前,四条产业链的发展趋稳向好,正在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过渡。其中,第一条是以马铃薯为主的设施农业产业化发展链。全县马铃薯总播面积达50.2万亩,建立马铃薯种薯基地10个、商品薯基地150个,脱毒种薯推广面积占马铃薯总种植面积的70%。第二条是以肉羊、绒山羊为主的生态畜牧业产业化发展链。武川县组织开展县种羊场基础设施改扩建工程,新建肉羊生态家庭牧场20个,标准化养殖场50个,发展肉牛标准化养殖场10个。按照《武川县生态建设规划》和《武川县2017年草产业建设实施方案》,年内落实规模流转土地种植优质牧草17万亩,积极保障畜牧业产业链的良性发展。第三条是以食用菌、燕麦、荞麦为主的多种保健食品产业链。今年重点是完成2500棚食用菌厚墙体温室续建工程。目前耗赖山乡1000棚、哈乐镇1100棚、上秃亥乡400棚主体已全部完工。同时扩大燕麦、荞麦的种植面积,全县燕麦种植面积达20万亩,荞麦种植面积达10万亩。在保障种植面积和品质的基础上依托西贝、燕谷坊、武加等公司,不断拓展产品系列和深加工程度。第四条是以黄芪、黄芩为主的中药材产业链。依托“武川芪”这一传统优势品牌,以通用公司和阴山药材专业合作社为龙头,以得胜沟和哈拉合少乡为种植中心,种植黄芪、黄芩、赤芍15300亩,为武川的药材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打赢脱贫仗 摘掉穷帽子
今年以来,武川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和中央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以“两不愁、三保障”为底线任务,紧扣“112325211”脱贫“进”“退”机制,制定出台了《武川县2017年人脱贫县摘帽脱贫攻坚实施方案》及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危房改造等一系列具体扶贫措施的实施办法。县委选派的驻村工作队,共55个队165人,负责全县91个行政村帮扶任务。县所有包扶干部都与所包贫困户签订了帮扶《责任状》,明确了干部帮扶职责,实现了单位包扶贫困村、干部包扶贫困户全覆盖。
武川县举全县之力,以“四个意识”为统领,进一步明确贫困户、贫困村脱贫时序,以目标成果倒逼任务落实,倒排工期、细化节点、精准发力,全力完成剩余国家建档立卡610户1312人和县一级建档立卡142户316人的脱贫目标任务,争取彻底摘掉“穷帽子”,挖掉“穷根子”。
一是易地搬迁。集中推进西部风蚀沙化区和南部山区移民搬迁,从根本上解决了“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的问题。2013、2014、2015年陆续选择4个乡镇试点推进易地移民搬迁,共整村搬迁了21个自然村,涉及792户2330人。经过实践,老百姓非常认可,积极响应,因此在2016年,武川县继续开展生态移民搬迁工程,签订搬迁协议319个村13982户,其中已整村拆除185个村,移民搬迁8903户。
二是集中流转土地种植优质牧草。针对整村移民的村庄,将耕地、荒草地统一流转用于种草或自然恢复生态,耕地给予每亩每年100元—160元补贴,荒草地流转补偿标准正在研究确定中。截至目前,全县土地流转面积142.95万亩。其中,政府组织规模流转76.5万亩(2014年流转20万亩,2015年流转11万亩,2016年整村移民搬迁流转45.5万亩)。
三是建设互助幸福院。在易地移民搬迁中,有部分老年人不愿搬离且无法自主安置,武川县采取建设互助幸福院的方式进行安置,目前共建成互助幸福院58处3093户,可解决6137名老年人的养老安置问题。
四是突出产业扶贫优势。在产业扶贫方面,按照《武川县“十三五”扶贫开发规划》制定的产业发展目标和阶段性任务,重点围绕建设食用菌、清洁能源、马铃薯、养羊肉牛、中药材、茶产业等,积极拓展扶贫产业,努力建设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特色种养业基地,通过贫困人口与产业的利益联结,实现脱贫目标。
五是创新扶贫保障机制。武川县成立了老区贫困儿童救助基金会,融入社会力量进行教育扶贫。积极动员农民,特别是贫困户加入农业保险,保障农民受灾少受损失,让武川县农业种植助保公司、武川县农业产业担保公司助力脱贫攻坚。同时,为了强化扶贫措施的精准性,各乡镇建立了贫困群众创业合作社,既要搞自身的产业,也要搞异地产业覆盖。为了确保脱贫攻坚工作的稳步推进,成立了扶贫工作组、项目督办组、档案整理组、考核验收组、资金项目审核组等五个扶贫工作推进组,切实提高了脱贫攻坚工作的精准度。同时制定出台了《武川县健康扶贫工程实施方案》,并配套出台了《武川县全科医师及乡村医生签约服务健康扶贫工作实施意见》,签约率达82%。
准确定位打造靓丽城镇
建设“首府后花园”,打造“冰雪小镇、避暑小镇、田园小镇、秀美小镇、康养小镇”的目标定位,将成为武川县现在和将来的建设方向和旅游发展理念。在打造旅游业上,武川县突出与首府周边地区的错位发展,遵循“一城三线”旅游服务业布局,努力打造首府休闲度假的首选之地。武川县正规划建设滑雪馆、滑冰馆、游泳馆、博物馆和马铃薯主题公园,将充分发挥县域冷凉气候和优势农产品的资源优势,面向呼包鄂,对接京津冀,把“武川旅游”这一品牌打出去。哈达门是国家级森林公园,武川县将改造升级哈达门高山牧场等景点景区,结合二道凹、五道沟农家乐,打造精品旅游线路。以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展馆为依托,以得胜沟司令部遗址红色旅游基地为重点,结合郝区政府、井尔沟烈士陵园, 大力拓展红色文化内涵,把静态观光和体验项目紧密结合,让武川的红色烽火闪耀价值。紧紧抓住中蒙俄商贸物流往来、草原丝路、万里茶路重要枢纽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县境过境旅游。推进“旅游+”产品业态,未来将突出打造旅游加健康养生产业,让武川康养优势得以发挥。利用武川独特的资源禀赋,发展体育健身产业,把旅游加健身的优势发挥出来。
武川县重视服务业在经济社会中的重要推动作用,着力围绕“一城三线”布局旅游业发展,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强度投入、高效能管理,加快旅游业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模式转变,季节旅游向四季旅游转变。截至7月初,武川县共接待游客10.9万人次,同比增长18.6%;实现旅游收入2040万元,同比增长15.9%。
把生态建设作为发展底色
武川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大青山北麓,县城可镇距首府呼和浩特市33公里,县城总面积4885平方公里,是首府呼和浩特市的水源地和北方生态屏障。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武川县把生态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底色,转变发展思路,谋求生态建县,让生态成就成为亮丽风景线。近年来,武川县全力实施“双百万”、通道绿化、村屯绿化、城镇园林绿化“四大工程”,重点沿大青山北坡水蚀带植树造林100万亩,沿西部风蚀沙化区种草100万亩,守护好首府北部的碧水蓝天。武川县进一步提高城乡综合治理能力,着力营造更加宜居宜业的发展环境,重点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指针,进一步明确城镇发展坐标。
上世纪八十年代,武川县造林树种单一绿化面积较小。近年来,武川县经过全面具体的规划,就搞好可镇城区范围内已建成城镇园林和街道绿化补植补造的基础上,先后完成了可可以力更公园、南山历史文化生态创意产业园、可镇城区南北出入城口景观带、可镇城区道路及城区绿化提升、昆都仑河北岸和东河等多项绿化工程。“十三五”期间,武川县围绕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建设美丽家园”的宏伟目标,就创造优美的镇内生态环境,积极创建自治区园林县城,着力新建和提升可镇城区园林绿化水平,更进一步科学周密的进行规划和布局。到2020年武川县林地面积将达到277万亩,森林覆盖率力争达到21.84%,城镇园林绿化建设总投资5680万元,绿化总面积80公顷、1141亩,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要达到45.5%,县境公路、城镇及周边村屯、开发区等重点区域基本实现全部绿化。
求稳定 增亮点 建基础
武川县全力以赴打赢社会和谐稳定这场硬仗。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政治警觉性和鉴别力,扎实推进“百日攻坚”行动,积极化解“老大难”案件。经过努力,该县“百日攻坚”15件积案全部结案,总体形势平稳可控。
武川县年初以“民生十件实事”为引领,高度重视基础设施在保障经济社会持久发展的重要性,让基础设施的稳步推进,为经济发展注入源头活水。目前,国道209线呼武段公路大青山隧道及引线工程顺利推进,S311武川到固阳的路段前期工作已完成,首府东站到武川的市域铁路正紧锣密鼓的推进中。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街巷改造方面实施了雨污分流管网改造工程,县城可镇的街道巷的改造提升工程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站逐步完善。特别是武川县东河两岸生态绿化115亩,北河公园绿化7.2万㎡,政法公园绿化2.7万㎡。
在环境卫生整治方面,大力开展城镇绿化、“厨房革命”“厕所革命”、垃圾治理、交通治理、街景整治、市民素质提升等环境卫生专项整治行动,建设美丽家园。武川县成立城镇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指挥部,全面强化市容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武川县还成立了武川县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组建武川县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队,严管严查非法小广告,实现了主要干道清扫机械化。
全县各项事业的成败,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武川县委、县政府把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到党的建设各个方面,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把遵守党的章程,坚守党的纪律挺在前面,引导全县党员干部经受“四大考验”,克服“四种危险”,真正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科学发展的新动力,转化为人民群众的新福祉,转化为老区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优势。
主办单位:武川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中国·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可镇 电话:0471-8812203
邮编:011700 蒙ICP备16004354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1250001 蒙公网安备 150125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