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动态资讯 > 部门乡镇动态

武川县可镇天力木图村:民族团结一家亲 携手同闯振兴路

发布时间: 2024-05-30

来源: 武川县可镇

“诚信村”、“农村牧区集体经济发展样板村”、“全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走进天力木图村委会,墙上的一块块荣誉奖牌闪烁着金灿灿的光芒,格外耀眼。天力木图村支书赵永刚说道:“这些荣誉奖牌,每一块都凝结着干部群众的辛勤汗水,记录着全村团结奋斗、共同发展的轨迹。”

武川县可镇天力木图村居民以汉族为主,另有蒙古族、回族、拉祜族、满族、哈尼族等民族。近年来,村委会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牢固树立“互进共荣”的民族团结理念,全村人民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同心同德,经济发展稳步上升,各族群众在致富路、团结路上脚步越发稳健。

民族团结与基层党建同频共振

天力木图村通过基层党支部规范化建设,不断强化学习,提升两委班子成员的政策理论水平。党支部规范化任务清单上墙并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基层组织建设二十个一”等,把党支部建成了一座坚强的堡垒。同时天力木图村成立民族团结进步创建领导小组,把党的民族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纳入中心组学习,将其作为政治建设重要内容。充分利用“政策宣讲队”“农民讲堂”等形式向村两委干部和广大农民群众深入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论述,宣传党的民族团结政策和法律法规,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深地扎根在干部群众的心中。村委会干部吕某说道:“赵支书一再和我们强调学习的重要性,正是在规范化的学习中不断带领我们村各民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各民族之间交流交往交融,形成了团结、和谐、奋进的良好氛围”。

民族团结与产业发展齐驱并进

天力木图村坚持因地制宜,发展产业,积极探索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股份制肉牛养殖、胡羊特色养殖、马铃薯仓储及清洗加工”四大产业,形成“服务创收型、入股经营型、项目带动型、资产租赁型”四大发展模式,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17年的零收入发展壮大到2023年的98万元。回族村民马某是养殖场工人,与其他2名汉族脱贫户工人密切配合,共同把养殖场经营得红红火火。68岁的残疾农民贺某每次提起来都会高兴地说道:“在土地建成高标田后,流转费从6000元增加到了13000元,纯收入达到30000元,我这个‘甩手掌柜’当得很高兴!”

民族团结与特色文化水乳交融

天力木图村充分挖掘乡土文化、民族文化,进一步深化各民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责任担当。农闲时间“文化惠民志愿服务队”在村文化站自编自演歌颂党的政策,新人新事新风尚。各族妇女们跳起广场舞,展示巾帼风采,唱好民族团结主旋律。通过在各自然村主干道两侧悬挂党建、民族团结进步、乡风文明等内容的道旗,设立宣传专栏,张贴宣传标语,营造“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浓厚氛围。村民康某开心地说:“我们村如果哪家有事都很团结,都会过来帮忙,业余生活也过得很丰富,唱歌、跳舞之类,生活过得越来越好,我们过得很幸福、很开心。”

民族团结与关爱村民携手同行

为了进一步拉近党员与群众的距离,增强党员的宗旨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天力木图村广泛开展民族团结创建活动,使民族团结的文明乡风吹遍全村的角角落落。“暖洋洋志愿服务队”经常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夕阳红促和谐志愿服务队”有效调解纠纷,倡导孝老爱亲、扶弱济困更是做到了常态化。后营子村农民李某患心肌梗死失去劳动力,家庭生活极度困难,村委会把该户纳入监测户,给予大力帮扶,病情好转后吸纳李某为种植基地技术员,他的拉祜族妻子李某感恩地说道:“党的政策好,村委会也好,村委会一直真心帮助我们,太感谢他们了”。

天力木图村只是可镇民族团结奋斗的一个缩影。如今,可镇各村基础设施逐渐改善,乡村面貌有了极大改观,在党组织的带领下,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全镇民族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正在乡村振兴路上阔步前行,奏出一曲民族团结进步的和谐乐章。



电脑版 |  触屏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