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初照,武川县哈乐镇义兴元村的田野间,63岁的常秀英已开始了一天的劳作。这位朴实的农村妇女,用勤劳的双手和无私的母爱,书写了新时代婆媳关系的温暖篇章。她的故事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在平凡中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用双手撑起家庭的蓝天
常秀英和丈夫以种养殖为生,几十年如一日,用勤劳的双手为家庭撑起一片天。她种的葵花、南瓜总是村里质量最好的,养的牲畜膘肥体壮。靠着这些收入,她不仅把两个儿子养育成人,还帮他们在城里安了家。
如今,儿子们在城里有了稳定的工作,儿媳们为了孩子学业在市里陪读。常秀英心疼孩子们在城里生活不易,每次农作物丰收或牲畜出栏,她都会精心挑选最新鲜的农产品,让儿子们带回城里。她常叮嘱儿子:“家里的这些东西能帮你们省点就省点。”她用粗糙的双手,默默挑起了家庭的重担。
跨越百里的温暖关怀
虽然不能和儿媳们天天见面,但常秀英时刻惦记着她们。她记得两个儿媳的生日和喜好,每年都会提前准备好礼物,亲手包红包,送上温暖的祝福。她知道大儿媳喜欢吃辣,二儿媳胃不好不能吃辣,每次儿子儿媳回家,她都会特意准备两桌不同口味的饭菜。
她还通过微信和儿媳们保持联系,关心她们的生活和孩子的学习。听说哪个儿媳生病了,她会连夜准备好草药,第二天一大早就坐班车送到城里。有一次,大儿媳随口提到颈椎不舒服,常秀英第二天就带着草药枕头和艾灸盒赶到城里。
一视同仁,让“外来媳妇”变成“自家人”
常秀英对待两个儿媳就像对待亲生女儿一样,没有一丝偏心。她常对儿子们说:“媳妇嫁到咱们家,就是咱们家的一份子,要好好对待她们。”
大儿媳刚结婚时,不适应农村生活,心里有些委屈。常秀英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主动和她谈心,了解她的想法和需求。她还带着大儿媳去地里干活,教她认识农作物,让她逐渐融入农村生活。二儿媳性格内向,常秀英就经常找她聊天,鼓励她多参加村里的活动。在她的帮助下,二儿媳逐渐变得开朗起来,还在广场舞队里找到了乐趣。
平凡中的榜样力量
常秀英的事迹在村里传开后,许多家庭受到她的影响,婆媳关系变得更加和睦。村里评选她为“好婆婆”,号召大家向她学习。然而,她却谦逊地说:“我只是做了一个婆婆应该做的事,没什么值得表扬的。只要孩子们过得好,我就心满意足了。”
她的朴实和善良,就像一束温暖的光,照亮了整个村庄。在这个充满变化的时代,常秀英用她的坚守和付出,为家庭和社会树立了榜样。
常秀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平凡中的坚守同样能书写不平凡的篇章。她的母爱如涓涓细流,润物无声,却温暖了整个家庭,也感动了身边每一个人。
主办单位:武川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中国·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可镇 电话:0471-8812203
邮编:011700 蒙ICP备16004354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1250001 蒙公网安备 15012502000102号
技术支持:内蒙古凌动信息科技有限公司